当前位置: 首页 > 政务公开 >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> 应急管理

【消费警示】警惕美容消费“陷阱”

来源:岳阳市工商局 发布时间:2012-11-05 16:50 浏览次数:1

近年来,美容行业发展迅猛,而美容投诉率也一直居高不下。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谋取金钱利益,不惜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,因此,需要消费者更加理性选择美容机构、服务项目和产品,警惕各种形式的美容消费“陷阱”。

陷阱之一:免费午餐

以“免费试用”、“超低价试用”的名义吸引消费者,然后在未经消费者同意的情况下打开“昂贵的”化妆品包装,或者以“免人工费”、“护理品要回收成本”等理由强迫消费者买单。

对策:消费者在遇到此类情况时,务必提高警惕,一定要多问几个“为什么”或者干脆断然拒绝,如果已经上当受骗,应及时向当地消协或工商部门投诉,如果店家强行扣留,应当及时报警。

陷阱之二:金蝉脱壳

某些不正规的美容院在诱导消费者办卡之后,转让美容院,不再承认会员卡,或者干脆卷钱走人,人间蒸发。此类美容院在劝消费者办卡时总是循循善诱,说的天花乱坠,一旦掏钱,便是“人为刀俎我为鱼肉”了。

对策:如果消费者遭遇此类情况,工商部门查处的难度较大,向公安机关报案也不一定能破案,消费者追回损失的可能性很小。所以办卡一定要谨慎,除了要看美容机构的营业执照外,还要了解企业的规模、信誉、口碑等信息,办卡尽量选择小额、短期,避免大额经济损失。

陷阱之三;以假乱真

一些不法经营者会向消费者销售所谓的“进口化妆品”,有的甚至是连批号都没有的“三无”产品,真真假假,难以分辨,且价格奇高。特别是个别网络销售商家,将产品的外包装、生产日期进行更改后销售,对消费者造成很严重的伤害。此外,做护理时,以次充好,用廉价产品代替约定产品,消费者不细心的话也难以察觉。

对策:消费者一定要购买信得过的产品。在美容院购买产品注意索要发票,以防事后投诉无证据,注意查看产品的进口批号、中文标识和使用说明书、生产日期、保质期、注意事项等是否齐全,察觉到店家以次充好的行为要立即指出,交涉无果要向有关部门投诉,讨回公道,避免损失。

陷阱之四:越俎代庖

由于某些美容从业者的责任心不强,消费者转眼间变成了受害者,美容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。更重要的是,某些商业道德缺失的美容院擅自给消费者做隆胸、拉皮等本应由医院来做的医学手术,一旦出现美容事故,美容院往往采取一拖、二赖、三踢球的方式,处于弱势的消费者利益,仅靠美容院本身的自律很难保障。

对策:消费者一定要擦亮眼睛,到美容院一定要看清其营业执照,看其是否具备美容院从业资格,此外还有该院的美容师是否具备医疗美容师从业资格等。带有医疗性质的美容或整形服务,如洗眼线、做双眼皮等,建议去正规的医院做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012年10月31日